市第二总医院开展免陪照护服务
不必跑北京、上海,在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,终末期肝病患者就能接受肝移植手术,目前该院累计开展肝移植40例,一年手术生存率达100%。
“从挂号到复诊,一个号全搞定!”在福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,普通门诊推行“一号管到底”便民措施,为就诊群众节约不少钱。
…………
这一幕幕,正是福州医改“组合拳”击破就医痛点的生动缩影。
昨日上午,平博体育网址召开新闻发布会。福州市卫健委亮出医改成绩单:2024年,福州千人均执业(助理)医师数、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.84人、4.48人,位居全省前列;近年来医疗服务群众满意度保持91.5%以上;全方位推进医改“强基层”等10余项工作,列入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或专刊交流。
这些民生数据背后,是近年来福州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,既做好医改规定动作,又创新自选动作,努力打造医改“福州样板”。
金山街道中天社区卫生服务站远程问诊系统让居民更方便
规定动作做扎实
“三医”联动降费增效
强化“三医”协同治理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、深化薪酬制度改革、强化分级诊疗建设……福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钟志华介绍,近年来,福州全面落实医改规定动作,清单式推广三明医改经验。
医改带来的变化,居民感触最深。
福州张先生的母亲“三高”控制不佳,常常胸闷不适,但想到住院要花钱,就十分抗拒。前阵子,老人被家人拉着住院治疗一周,看着预交了大几千元,心情很糟。直到出院时,反复确认经过医保报销自付只要2000多元,她才感觉压力小了不少。而且医生告诉她,可以到社区随访,药费更便宜。
医疗、医保、医药三者密不可分,共同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。发布会上透露,近年来在医改中,福州市强化“三医”协同治理。落实各级各类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,累计节约费用12.1亿元。动态评估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,近三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521项次。全面推行DRG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收付费改革,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。2024年,全市公立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次均医药费用,与“十三五”末相比稳中有降,群众就医负担得到缓解;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7.9%,较“十三五”末提高10.1个百分点,公立医院运行总体平稳,社会效益有效提升。
不仅如此,福州市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网底建设等,近三年市县公立医院财政拨款收入占总费用比例均高于30%,财政投入水平居全省前列,有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,增强了公立医院公益性。
此外,福州市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,促进资源下沉、夯实基层网底,并与医保支付等政策相衔接。“比起上大医院,小病小痛在社区医院看更方便,还更便宜。”金山街道中天社区居民郑先生表示,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已成为他和邻居们看病首选。该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薛丽丽介绍,中心硬设施和软实力“齐步走”,这些年来不仅就医环境提升,而且与省市属医院合作开展“联合门诊”“联合病房”,引入4家省市属医院10余名专家定期坐诊查房。
6套自选动作有创新
开辟医改“新赛道”
在医改上,福州既做好国家“必答题”,更答好福州“特色卷”。钟志华介绍,福州正积极创新改革自选动作推进福州医改实践,形成具有省会特色的“福州样板”。
自选动作1差异化
实施错位发展战略,一院一策做精做优。重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城市新区、郊区布局建设,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、市中医院五四北院区、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南院等15个项目已建成投用。巩固提升市属医院传统优势,打造与省属医院错位互补的专科高地。例如,孟超肝胆医院已累计开展肝移植40例,获批承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项目,市中医院获批“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”项目,市第二总医院“国考”跻身A+等次,全市新增2个国家中西医协同“旗舰”科室和2个国家级西医类临床重点专科,共争取国家项目资金3.12亿元。
自选动作2集约化
横向整合医疗资源,提升市属医院效能。2023年5月,福州横向整合8家市属医院组建市第一总医院和市第二总医院。经过实践,2024年市第一总医院、市第二总医院住院量比增6.8%、13.1%,运行支出同比减少6.0%、2.7%,初步实现降本增效。
“通过近两年的实践,有关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,三个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均提升。”市第二总医院院长林凤飞介绍,组建总医院以来,成员医院间、成员医院与总医院间专科互补,共推出20个特色门诊,满足患者多样化就医需求;实施妇产儿科室“成建制”搬迁融合,总医院改革满一年时,妇幼院区就实现了分娩量增长26.9%,四级手术量增长28.7%,诊疗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。
自选动作3网格化
纵向推进资源下沉,提升基层服务能力。福州市建强做优13家县级总医院,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和中心村卫生所建设。建立市属医院帮扶县(市、区)总医院的分片包干机制,同时引入在榕省属医院对网格进行丰富补充。开展联合门诊、联合病房,每个乡镇卫生院均落实中级以上职称医师派驻帮扶,2024年上级医院在基层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1项,建成特色专科24个。首创“积分制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探索建立基层“片医”制度,完善覆盖所有常住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网格6800余个,签约居民履约满意度95%以上。
福清市卫健局局长何飞介绍,福清正按照“均衡布局、差异发展”的思路,精准施策,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。首先,建强“一龙头”,福清市医院对标“千县工程”,已成为省内首批县级“三甲”综合医院。其次,打造“多中心”,各分中心均与省、市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,各有侧重地培养1至2个优势学科、品牌专科。其三,夯实“小网格”,全面落实“千名医师下基层”项目,带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,建成3家社区医院,基层诊疗量占比逐年提升。
自选动作4协同化
推进公共卫生改革,有效促进医防融合。市、县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设置公共卫生科,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,派驻专(兼)职监督员101名。投入5.4亿元建成投用市疾控中心新址,硬件与软件得到极大改善,“智慧疾控”项目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。
自选动作5多元化
优化人才发展机制,助力人才队伍建设。聚焦人才“招、引、育、留、用”关键环节,出台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措施,创新实施“人才资金池”,新招引紧缺急需专业硕博、高级职称等人才300余人,人才团队14个,选派130多人赴国(境)外、省内外访学研修,培养存量人才攻读博士学位31人。
自选动作6便捷化
创新便民惠民举措,切实改善医疗服务。
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门诊大厅,带着父亲复诊的林女士惊喜发现“从挂号到复诊,一个号就能全搞定”。去年起,福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推行“一号管到底”就诊便民措施,惠及患者近22万人次,节约挂号诊查费超690万元。
除“一号管到底”外,聚焦患者急难愁盼问题,福州市还办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。如:在市县8家公立医院28个病区试点免陪照护服务,累计服务患者3.1万余名。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影像资料共享,覆盖70%以上诊疗常用、高频、高值项目。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0家、老年友善病区117个,积极开展家庭病床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。(陈丹 石美祥)